涪氏

历史来源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古巴国河流涪水之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水经注》记载:涪水,出广汉属国刚氐道徼外。即源出四川省中部的松潘县,东南向流经平武县、绵阳市、三台县、遂宁县、潼南县至合川县,最后汇入嘉陵江。
  以涪水为名,在汉朝时期设置涪陵县,后改为涪水州,隶属于重庆府,即今重庆市涪陵区,特产茎瘤芥菜,其酱腌菜制品叫做榨菜,与欧洲的酸黄瓜、甜酸甘蓝并称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也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三大名腌菜(榨菜、薇菜、竹笋)之一。
  公元十八世纪初叶,涪陵地区长江沿岸已有茎瘤芥的栽培,将它制成榨菜则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由于与华夏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同年诞生,因此在国外又被美称为“北大菜”,在欧美澳的中国留学生、各大学院、唐人街中一直很是流行。由于榨菜在美国陆军、海军中是排名第二的必备腌菜(第一是甜青豆,即豌豆罐头),因此又被戏称为“PUC”,意为“军方定单第二行”,与“北大菜”(Peking University Chowchow)的首字母不约而合。
  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涪州城西洗墨溪下邱家院人邱寿安开始对榨菜进行商业化批量加工并投放市场,但至清末还处于独家经营状态,直至民国初年才迅速传开,到公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榨菜生产开始形成一大行业,其后历久不衰,至今已逾百年。
  原居于涪水流域的古巴人、越人的分衍民族中,有以河流名称为姓氏者,其汉姓称涪氏,如今多为少数民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彝族等的姓氏,极少部分汉族亦有因氏者。

家族名人

触 屏 版